学习的时候,你有没有孤单的感觉?

  上学的时候的学习和工作以后时候的学习终究是不一样的。工作后,似乎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要学什么,似乎学这也行,学那也行,而且好像也没有必须参加的考试,学习的效果好像暂时也没有办法显现出来。所以,有的时候,我会迷惘,是浅尝辄止,还是透彻研读?

  我始终认为要想学好一个东西,肯定需要多花些时间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,又发觉好像需要的东西太多,而对于单一的方面,似乎又很少特别深。要博还是要精,始终是困恼我的一个问题。

  学习的最好有效方法是什么呢?我觉得有一点正如Head First所传达的思想,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,讲述知识的人用轻松的方法把知识表达出来,学的人才会有兴趣。如果都是枯燥的理论,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坚定的目的,很难长期的坚持下来。

  当我还是一个高一的学生的时候,我和同桌总是感觉化学中的一些概念,分子式,化学方程式很难记忆。那时候闲聊天的时候,我们就会说,如果把这些课程的内容都拍成电视剧,那样我们就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记住这些知识,而且最好是拍成武打片……

  其实我始终没有见过一个拍成电视剧的学科,不知道如果真的有这种电视剧,做的到足够吸引人,又足够有深度,不是个太容易的事情。轻松幽默的短剧一般总是不需要我们有太多的思考,比如《武林外传》,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电视剧,但是如果让我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,又要让我记住足够多的概念,我会不会有累的感觉?我不知道……不过如果是在必须学习的时候,如果让我采用一个轻松点的方式,我还是很愿意的。

  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,所以靠外界的人来导演的一些内容,或许很难记住。如果是自己来安排剧情,效果就很好。我现在依然还清楚的记得初中的时候历史书上要求记忆的一些年代。

  战国持续的时期: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。(为了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记住了,特意百度了一下,果然!嘿嘿,佩服一下自己!)
  战国是一个动荡的年月,打仗肯定是少不了的。一般古代的战场上,兵戈相见,两边都有会擂鼓助威的人,鼓声大士气也就高,战国开年,正是斗争激烈的时期,所以战场上的鼓声就会特别响。“75”就是“击鼓”,而4就是“死”在这里也就是“使劲儿”的意思。所以475就是“死击鼓”。而221就是“慢慢敲”,就是结束的年代。

  三国时期的吴国的灭亡时间,公元280年。这个是受到了别人的经验才记住的。吴这个字有三个字组成,口,二,和八。(其实我倒是认为是口,二和人),不过为了记忆嘛。八就八吧。于是这三个字组成就是二八〇。不过我始终都没有记得开国是哪一年,百度一次,是222,222始终不是一个可以这么容易联想出来的数字。所以怎么才能把一些很难有想法的知识记住,比如化学方程式和分子式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  我偶尔会有想法,在无机化学中,各种原子是各个门派的弟子,后来他们去闯荡江湖,又认识了其他门派的子弟,后来他们就这帮人拜了把子,那帮人结成了帮会。有些可以和平共处,但又有些水火不容,这些都可以来表示一些化学反应。而又有一些呢,本来很和平。但是确受到奸人的调唆,变友为敌,而这个奸人呢。我想就是催化剂吧。呵呵……

  高中的时候的化学并不是特别好,但是还不坏,不过我也始终没有写成我的大作《大话化学反应》。不知道如果那时候把每个都写成作品,会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有兴趣的事情,写这类文章嘛,起码这也算科学文章了,虽然用幽默诙谐的手段表现出来了,但是还需要追求真实性和科学性,如果能把深刻的道理通过浅显的文字表现出来,肯定是要深刻理解这个学科的。如果当时真的这么做,不知道是精力不够,还是精力充沛,是会被老师家长当成开拓性思维,还是不务正业……呵呵,历史是线性的,不容假设。

  搞笑的东西看多了也许烦吧。天天看喜剧,看多了总是觉得没意思。能够让我坚持下去的还有别的什么么?目标。

  有了明确的目标,并且觉得那就是我想要的,我无聊付出多大的代价,我都会觉得值得的,这样,即使没有兴趣,也会变得有兴趣,枯燥的学习过程,我们一想到前方的目标,就会像顿时爆发了小宇宙,有了无穷的力量……

  一人的奋斗确有时会感到迷惘,疲惫,我的前方真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么?我一个人走,真的感觉很孤单。head first的servlets and jsp中会说:你还不会servlet么?那就买两本head first的书吧。呵呵,为什么买两本呢?因为一门是给自己看的,而另一本是送给你志同道合的朋友。那样的话,两个人一起学习,遇到迷惘的事情会相互探讨,化解,遇到困难,也是相互扶持。而不管前方的路多么艰难,一路中有人陪伴总是不会感到孤单……

  呵呵,以上几点,真的不是很容易做到,我这几天在看一些框架,每次看不了多少就感觉看不下去了。又换了另一些东西看,然后又看不下去了,没有目标,兴趣也就大减。唉,学习,让我感到了孤单……
标签: , | edit post
0 Responses